2010年12月15日 星期三

熊貓進然掉下來哩

熊貓介紹



四川大熊貓的頭大而且長,牙齒小,更類似於熊,胸斑黑色、腹毛白。

秦嶺大熊貓亞種頭圓,頭骨小,牙齒大,更近似於貓,胸斑為暗棕色、腹毛棕色,看上去更惹人喜愛。目前僅存273只,更加瀕危。



習性與繁衍



熊貓喜獨居,每隻熊貓有單獨的活動區域。

熊貓的食物主要是劍竹。竹子的特點是一年四季都能茂盛青翠,而且各部分的營養成分大體一致,它們吃竹子的心和竹筍,有時也吃竹葉。但熊貓的腸子很短,也沒有供發酵纖維素的共生細菌。熊貓只能吸收吃下去的竹子的17%,而鵝的食物雖然通過消化道很快,它們的利用率也有30%。這就使得熊貓每天進食時間長達10個小時以上。由於熊貓攝食的竹子種類很多,而它的棲息地又有很多種竹子生存。對於竹子周期性的開花死亡,沒有確鑿的研究證據表明熊貓會因此挨餓而危及生命。倒是棲息地的人工開發,讓熊貓的生息環境縮小從而無法找到合適的竹林。熊貓有時亦會吃肉,尤其是懷孕期的熊貓,常需要吃肉攝取營養。古時候有許多關於熊貓吃鐵的記載,熊貓還因此得名食鐵獸,這多發生在熊貓闖入人的居住地,它強勁的下顎足以咬下鐵鍋,但為什麼要吃這些東西就不得而知了。成年熊貓的發情期很短,一年裡雌性熊貓的發情期只有幾天,交配後就分開,由雌性單獨育。熊貓在野外身手靈活,善於爬樹,遇到危險時奔跑速度很快。



大熊貓常在冷杉的大樹洞裏生育,它一胎產一子,有時產兩子,懷孕時體貌無明顯變化。出生的大熊貓幼仔只有一二両重,呈粉紅色,與成年熊貓形態差別很大。由於熊貓以竹子為食,每天需要長時間進食來保證熱量的供給,在育幼期母熊貓也要離開幼崽2-4個小時外出覓食。1990年代以前,一些人看到母熊貓遠離幼崽而遲遲不歸,就對母熊貓的育幼能力表示懷疑,推斷幼仔遭到遺棄。有人提出要熊貓,就收養這些被「遺棄」的幼仔進行人工飼養。後對野生熊貓繁殖行為長期的觀察推翻了這種觀點,母熊貓長時間離巢在沒有外來干預的情況下不是對幼崽的遺棄,而是需要吃夠足夠的竹子來分泌乳汁來哺育後代。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的熊貓繁殖一直是一個難題,人工條件熊貓的自然發情減少,為它的人工繁殖帶來困難。1990年代以後,大熊貓的人工繁殖已經完成,多採用人工授精的方式。

熊貓(怎麼那麼可愛ㄋ)

2010年10月1日 星期五

演化


演化

大熊貓的祖先是始熊貓(Ailuaractos lufengensis),
這是一種由擬熊類演變而成的以食肉為主的最早的熊貓,
始熊貓的主枝則在中國的中部和南部繼續演化,
其中一種在距今約300萬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現,
體形比現在的熊貓小,
從牙齒推斷它已進化成為兼食竹類的雜食獸。
在此後的200萬年間,這一主支開始向亞熱帶,廣泛分佈於雲南廣西四川
在這一過程中,
大熊貓適應了亞熱帶竹林生活,
體型逐漸增大,依賴竹子為生。
在距今50-70萬年的更新世中、晚期是大熊貓的鼎盛時期。
現在的大熊貓的臼齒發達,爪子除了五趾外還有一個「拇指」。
這個「拇指」其實是一節腕骨特化形成,
學名叫做「橈側籽骨」,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。
美國生物學家史蒂芬·傑伊·古爾德(Stephen Jay Gould)——關於這個寫過一篇散文,
後來又用《熊貓的拇指》作為一部散文集的名稱。